今年以来,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山分公司(以下简称矿山公司)以“五小”活动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,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,破解生产难题,提高职工技能素质,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。
创新领跑“新赛道”
矿山公司采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针对无人作业和普通作业装备,依据露天开采工艺流程和空地一体化的设计思路,运用无人机动态建模、多金属多目标配矿、装运卸智能调度以及生产数据智能分析与管理,构建了一整套全方位新型现代露天矿智能生产管控决策系统。其中,露天开采一体化设计软件的推广应用,将高效、直观、精确的实景模型融入采矿设计和生产管理,结合高频次更新的无人机航测模型、生产管控电子围栏、小单元配矿功能,使铲装品位与配矿品位保持高度一致,减小了供矿品位波动。针对矿岩界线及品位变化明显的区域,矿山公司在穿爆环节实施分穿分爆,在爆破后通过高精度RTK现场放线区分矿岩界线,实施分铲分运;通过精细化配矿,保障供矿质量稳定,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。
近日,矿山公司技术中心一体化管控平台监测出37716号车的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现象,驾驶员AAP和生产技术中心管控端同步预警,当班生产调度员在第一时间责令驾驶员立即停车休息。
这是矿山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一体化综合管控平台,实现了防疲劳驾驶和超速、全方位边坡雷达监测、无人机巡查、入侵监测预警,有效遏制车辆事故、设备越界、资源流失等生产隐患。该平台还将安全、环保、生产、设备、能源、安保等相关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、监测数据、报警数据、视频数据深度融合,实现了同一界面可视化、多维度展示;对生产环节、设备安全、环境安全等多项核心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“人、地、物、事”多源数据的智能关联。
今年以来,由矿山公司牵头编制的《河南省非煤露天矿山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》已通过评审;新4号碎矿站和2号碎矿站的入矿粒度监测系统实现常态化运行,有效地防止了碎矿站因大块出现卡堵现象;生产服务车辆实现定位管控,避免了生产管控盲区,车辆运输路径完成自动规划功能;建立“云平台”,提升服务器算力,确保生产管控系统等不间断运行,减少因网络故障导致的生产损失。
矿山公司副经理王洛锋表示,管理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。下一步,矿山公司要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,以管理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,加快突破核心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。
“五小”活动现场
“五小”激发“大能量”
矿山公司各区域岩性及可爆性差异较大,为改善爆破效果,工程技术人员经过长期探索,建立矿山岩石数字库,构建各分级爆破效果质量评价系统,使生产台阶爆破大块率降低20%~50%,前三季度节约爆破成本110余万元;实施的“基于水压爆破优化装药结构”项目,改善水孔爆破效果,前三季度节约成本20余万元。
由于三道庄矿区坑采时留下大量采空区,转为露采作业后需进行崩落处理。在空区扫描过程中,由于探测孔较深,受探头、探杆和探测电缆重力等影响,导致作业效率低下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的安全,矿山公司技术人员发明了空区探测三维扫描自动升降器,只需在空区扫描中把自动升降器放在探测孔位置接通电源,操作人员在安全区域操作探测杆和电缆自动升降,便可轻松完成采空区扫描,有效地保证了设备和人员的安全,提高了作业效率。
因难选矿石破碎后粒度差异较大,导致放矿时矿石流量和流速不稳定,过量矿石落入皮带上,导致皮带损伤,存在安全隐患。针对这一问题,矿山公司碎矿车间组织生产骨干设计制作放矿漏斗电动流量调节器,操作工在操作室可随时进行远程控制矿量,减少皮带冲击,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。
前三季度,矿山公司职工自主实施的“五小”创新项目34项。其中,“可移动式变速箱升降拆卸平台”等10个项目获得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“五小”创新奖励,10余项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。
“近年来,矿山公司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围绕企业重大工程和项目,着眼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和难点,紧密结合岗位实际,广泛深入开展‘五小’活动。下一步,矿山公司将持续加强职工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,建立完善‘五小’创新成果交流、转化平台,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积极性,为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再立新功。”矿山公司副经理刘伟杰如是说。